今年以来,布局先进储能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也纷纷赢得资本追捧。多家机构表示,随着新能源产业日益发展,先进储能作为必不可少的配套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钠离子电池能够率先回升,主要受益于近日发布的储能新政,新政将大力推动如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化发展。在7月29日15:30,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将举行钠离子电池发布会,预计储能概念将继续成为关注点。...[详情]
多家券商指出,新型储能政策的落地,给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锂电池等板块带来重大利好。值得关注的是,在《指导意见》中涉及了多处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也引起了锂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的关注。...[详情]
《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详情]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详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7月23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详情]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详情]
能够削峰填谷的先进储能项目正成为市场“香饽饽”。而今年以来,布局先进储能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也纷纷赢得资本追捧。多家机构表示,随着新能源产业日益发展,先进储能作为必不可少的配套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详情]
公开信息显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为用户提供光伏并网逆变、光伏电站运维、光伏电站开发、电能质量控制、储能双向变流、新能源汽车充电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详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详情]
华创证券指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派能科技、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详情]
我们认为,如以30GW对应2h储能时间估算,到2025年我国的储能装机规模将达60GWh。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详情]
《指导意见》提出,将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研究,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预计未来电化学储能将成为储能的主要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持续高速提升。...[详情]
《意见》提出,到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装机规模将达30GW 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详情]
锂资源紧缺,随着需求爆发,期货现货价格持续攀升,海外竞价催化锂资源自主可控提升战略高度,在锂电池需求持续高涨的带动下,海外盐湖矿山增量有限且进一步集中,国内供给稳步扩张,锂资源供需紧张态势明显。...[详情]